哈佛大学Michael Herzfeld教授来校讲学
(编辑:山东大学 日期:2016年10月27日 浏览:次
加入收藏
)
[本站讯]10月20日至23日,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山东大学名誉教授Michael Herzfeld来到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学,为师生作了两场专业讲座并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第一场讲座的讲题为“Neogotiating Fieldwork:Methodological Issues of Location and Language”。讲座一开始,Michael Herzfeld教授半开玩笑地说,其实八卦很重要,人类学或许应该被称作“八卦学”。他从民族志方法的目的和材料开始讲起,认为一个好的研究应在田野中浸没足够长的时间,至少连续一年。同时,研究者应该要求自己学会本地的语言。他笑称,常识如不常,也识不出。他鼓励中国的人类学学生应该走出中国,不仅是因为只有在异文化中才能知道真正值得研究的点,也是因为该趁年轻多走走。他提到,在田野中不同场合中,通过不同的语言可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材料,而把握这种社会距离则对研究提出了挑战。对此,他认为民族志的写作必须要用第一人称,表达出研究者的存在,这也表达了他反对客观主义但支持现实主义的立场。他指出人类学者应该对伦理非常敏感,研究中要时刻注意。他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八卦就是一个竞争道德定义的竞技场。他用宣判和诅咒的例子说明,语言就是物质性的实在力量。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写作对报道人和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Michael Herzfeld教授特别指出语言多样性快速消亡的现实,他自己也要求学生用当地语言做报告,认同应当努力保护语言多样性。讨论中Michael Herzfeld教授与同学们进一步讨论了伦理与语言的重要性与困难。
第二场讲座的讲题为“Kinship and Gender in Modern Field Research”。讲座的开始,Michael Herzfeld教授非常谦虚地说自己并不熟悉亲属制度和性别理论,但是没有亲属制度研究的人类学就不那么人类学了,因而他依然认为当代人类学需要重视这一方面。他重新梳理了一部分术语的历史与含义,包括亲属与亲缘(kindred)的区别、研究中继嗣与联盟理论的分歧、父权制与父系制并非对应、恩格斯意义上的母系社会从未存在等等,厘清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他继续讲到家系学(genealogy)研究并不过时,相反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比如家谱树的建构、父系偏见的再思考、名号继承的民主化等等,而传统的氏族裂变的理论也可以延伸至当代的身份研究,包括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等等。他通过民族主义话语中充斥的大量亲属隐喻,进一步地阐释了民族主义与性别和亲属制度的联系,表现了民族国家如何通过亲属制度的借用而强化了文化亲密性。同时他点出精英家庭建构中排他性的社会机制如何强化了资源的控制。最后,他提出性别理论的新状况,其中性少数群体的亲属制度、同性婚姻的争论、冥婚的当代对应物、监狱机构中的临时关系等,都值得继续研究。
讲学期间,Michael Herzfeld教授与人类学系教师和学生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给大家带来了高层次的学术体验和感悟。
第一场讲座的讲题为“Neogotiating Fieldwork:Methodological Issues of Location and Language”。讲座一开始,Michael Herzfeld教授半开玩笑地说,其实八卦很重要,人类学或许应该被称作“八卦学”。他从民族志方法的目的和材料开始讲起,认为一个好的研究应在田野中浸没足够长的时间,至少连续一年。同时,研究者应该要求自己学会本地的语言。他笑称,常识如不常,也识不出。他鼓励中国的人类学学生应该走出中国,不仅是因为只有在异文化中才能知道真正值得研究的点,也是因为该趁年轻多走走。他提到,在田野中不同场合中,通过不同的语言可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材料,而把握这种社会距离则对研究提出了挑战。对此,他认为民族志的写作必须要用第一人称,表达出研究者的存在,这也表达了他反对客观主义但支持现实主义的立场。他指出人类学者应该对伦理非常敏感,研究中要时刻注意。他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八卦就是一个竞争道德定义的竞技场。他用宣判和诅咒的例子说明,语言就是物质性的实在力量。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写作对报道人和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Michael Herzfeld教授特别指出语言多样性快速消亡的现实,他自己也要求学生用当地语言做报告,认同应当努力保护语言多样性。讨论中Michael Herzfeld教授与同学们进一步讨论了伦理与语言的重要性与困难。
第二场讲座的讲题为“Kinship and Gender in Modern Field Research”。讲座的开始,Michael Herzfeld教授非常谦虚地说自己并不熟悉亲属制度和性别理论,但是没有亲属制度研究的人类学就不那么人类学了,因而他依然认为当代人类学需要重视这一方面。他重新梳理了一部分术语的历史与含义,包括亲属与亲缘(kindred)的区别、研究中继嗣与联盟理论的分歧、父权制与父系制并非对应、恩格斯意义上的母系社会从未存在等等,厘清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他继续讲到家系学(genealogy)研究并不过时,相反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比如家谱树的建构、父系偏见的再思考、名号继承的民主化等等,而传统的氏族裂变的理论也可以延伸至当代的身份研究,包括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等等。他通过民族主义话语中充斥的大量亲属隐喻,进一步地阐释了民族主义与性别和亲属制度的联系,表现了民族国家如何通过亲属制度的借用而强化了文化亲密性。同时他点出精英家庭建构中排他性的社会机制如何强化了资源的控制。最后,他提出性别理论的新状况,其中性少数群体的亲属制度、同性婚姻的争论、冥婚的当代对应物、监狱机构中的临时关系等,都值得继续研究。
讲学期间,Michael Herzfeld教授与人类学系教师和学生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给大家带来了高层次的学术体验和感悟。
下一篇::药学院举行“瑞康医药优秀研究生奖学金”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