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山东高校

魏然教授谈互联网下的传播理论范式创新

时间:2017年03月08日 信息来源:山东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本站讯]3月6日上午,“山东大学新闻传播讲堂—海外名家系列”迎来第一位主讲人—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终身讲座教授魏然。新学期伊始,魏然教授带来的这场主题为“互联网语境下传播理论范式创新”的讲座,旨在帮助同学们厘清网路传播的发展轨迹及传播理论范式创新等问题,并启发同学们寻找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路。本场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悦坦主持。   魏然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网络传播研究的过去与现在。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西方网络传播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技术导向到“user study”, 由单一学科走入跨学科的崭新领域。魏然教授表示,互联网弱化了传统媒介的中间人作用,同时也颠覆了各个产业的经营模式,这成为多个学科研究互联网传播的主要缘由。目前,网络传播研究的主题集中于“网络的社会与文化”、“网络经营与管理”、“网络的媒介研究”、“网络媒体传播的特征”、“公众的参与”等,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
  第二部分为网络传播研究的核心概念和主要领域。“传播是互联网最核心的特征,互联网最有研究传统的是传播学。”这是本次讲座中,魏然教授提出的最重要的观点。尽管互联网源起于军事领域,但是在后来的使用中,互联网的沟通和传播特性逐渐凸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走入移动阶段,用户呈现出平民化特点后,沟通与传播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题。因此,不同于计算机技术、网络设施等相关学科,网络传播研究范畴是以网络为媒介和渠道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效果,虽然目前西方主流的网络传播研究范式基本沿袭了传播科技(ICTs)研究的传统,即:互联网在个人、组织,社会的三个研究领域的“普及、使用、效果”,但是魏然教授也提醒在座听众,研究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去简单的二元对立,特别是:新与旧、现实和虚拟、线上与线下的对立。   第三部分为网络语境下传播理论范式的创新。魏然教授谈到,互联网出现后,我们需要重新考察传统传播理论中的变与不变的状况,有些传播理论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不同程度地出现结构性缺失,尤其是在互联网媒体属性和工具属性凸显后,过去“点到面线性的5w模式”显然已经无法解释网络传播的新现象,因此,魏然教授以“CMC(电脑辅助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为例,提出目前网络传播理论的研究需要将传播的语境、意涵和目的等社会因素考虑进来,简单地讲就是 “网络传播=媒体形式+社会形态”。他说,回顾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每次传播技术的进步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传播理论范式的转变,如今网络媒体带来了传播理论的新范式—“网络化社区传播”。讲座最后,魏然教授寄语在座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这是传播学研究的好时代,对于网络传播要保持乐观态度,它是传播理论范式转变的契机。
  魏然,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终身讲座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美国SSCI期刊《大众传播与社会》主编。研究专长为移动媒体、媒介效果以及国际广告。 魏然教授谈互联网下的传播理论范式创新 魏然教授谈互联网下的传播理论范式创新 
上一篇:山大获批21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本项目
下一篇:3月9日经济学院海外论坛
(作者:佚名 编辑:山东大学)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