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山东高校

教师风采开拓创新 与学生共成长

时间:2016年10月15日 信息来源:临沂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开拓创新  与学生共成长

——记音乐学院冯丽娜老师

 

人物简介:冯丽娜,1979年生,厦门大学文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音乐学院教学学术骨干。在临沂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简史》、《沂蒙民间音乐文化》等课程,是临沂大学教学能手、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者,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学改革项目若干。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冯老师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认为教师就像一座桥梁,一边连着青年学子,一边接着专业知识的殿堂,而教师则要时刻衔接好这不断变化的两端。

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授课质量的保障

为高质量上好每一堂课,冯老师特别注重专业水平的提高。2011年,冯老师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中原地区盲人说书的比较研究与历史构建”,这是音乐学院首次申报成功的教育部课题。冯老师认为,课题的研究与写作是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借助高层次课题的研究,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理解会有较大提升,科研过程也是对专业问题学习、分析与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课题的积极影响下,冯老师成功地带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其开设的课程逐渐由教师主讲向研究型课程转变,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数名学生进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

因材施教,探索最贴切授课方式

了解学生、引领学生方可找对最适宜的授课方式。冯老师注重引领青年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模式。伴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多媒体特别是移动多媒体的普及,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是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对此,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思维结构进行教授方式的调整,对音乐史课程考试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她将受学生欢迎的音乐表演融入到课程考试中,在兼顾史实与理论的前提下,督促学生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理解音乐历史进程。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历史的感性把握,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音乐修养,符合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考核特点,效果显著。

课程建设方面的引领亦很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冯老师首次在音乐学院开设双语课程《西方音乐史》;首次开设音乐学院特色课程《沂蒙民间音乐文化》;教学形式方面,冯老师探索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将以介绍、欣赏为主的《沂蒙民间音乐文化》课程开设成了一门研究型课程。针对音乐学院学生漠视传统音乐的现状,冯老师首次将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认同加入了教学目标中,并且设置了“表演、采风、研讨”三个课程教学模块,对沂蒙民间音乐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针对学生崇尚西洋音乐、漠视家乡音乐、民族文化认同感薄弱的弊病,冯老师在音乐学院发动了“寻找家乡的民歌”活动。活动要求音乐学专业学生以家乡归属地为单位寻找家乡的民歌,并对家乡民歌进行公开表演介绍。在教师要求下,学生们纷纷返回家乡对家乡音乐进行调查与采访。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团结协作、互补有无,挖掘到许多具有艺术价值、濒临灭绝的传统音乐;在展示家乡民歌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身体会到了家乡的传统艺术价值与文化精神,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育人为本,与学生共成长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迭,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改变,冯老师认为只有与学生共成长,才能使课堂走进学生心里。与年轻学子的沟通交流,需要我们怀着一颗年轻的心,与青年学子同呼吸,共成长;以专业引领学生前进,以良心感染学生立身,方不辜负人民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经过数年努力,经她指导的学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比赛”和“山东省第五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中分别获得“个人全能”二、三等奖。而她自己也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 2016年代表临沂大学参加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三等奖。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上一篇:刘占仁重阳节看望我校第一书记“帮包村”的老人们
下一篇:我校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实验区揭牌
(作者:佚名 编辑:临沂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